世界古代史是上海大学历史学系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而世界古代诸文明的发展演变则是世界古代史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古代诸文明,探讨古代社会运作与文明演进规律,上海大学历史学系筹办了世界古代史系列讲座(共十讲)。前五场讲座包括国家治理、文明起源、象征性交换、契约精神及立法活动等内容,涵盖赫梯、埃及、希腊、苏美尔等古代文明。后五讲包含对情感史、文明互鉴、宗教政策等问题的研究,囊括罗马文明、犹太文明、欧洲中世纪等诸多文明,并在最后一讲从宏观角度探讨历史学学科的发展历程。本文系上海大学世界古代史系列讲座——第一至第五讲纪要。
一、李政:论赫梯国家政治统治的公开化
2024年9月20日李政教授讲座
本次讲座是上海大学世界古代史系列讲座第一讲,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亚系李政教授主讲,由上海大学历史学系主任郭丹彤教授主持,文学院副院长杨长云等多位师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李政首先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题。“赫梯国家政治统治的公开化”指的是统治者在其政治统治中采取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开化特征的措施,并建立相关的公共管理和监督机构,政治统治体现出一定的透明度、参与度和监督力度。同时,在政治统治中反对和禁止密谋行为。
接下来,他从四个方面系统阐释了赫梯政治统治公开化的主要内容。第一,王位继承中公开化的政治行为。李政教授详细分析了哈吐什里一世遗诏及《铁列平敕令》,指出这正是国王在公开场合宣布王位继承者、训导接班人的案例。第二,赫梯政治制度公开化的建设和发展也体现在官员行为的管理层面。李老师列举吐塔里亚四世等国王颁布的大量训诫条例文献,阐明国王以此对各级各类官员的要求和规定。这些规定是赫梯国王政治统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维护国王权力、地位和国家政治体制运转的基础。此外,李政教授指出,由于赫梯国王把对官员们的训诫几乎都建立在对王乃至神灵的誓言之下,因此,他们很可能安排了特定的公开化的宣誓仪式,这意味着国王的训诫活动很可能是在一个公开且具有仪式化的活动中进行的。第三,政治生活中禁止阴谋和秘密行为。在赫梯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密谋与背叛十分普遍。为此,铁列平明确指出并禁止王室家族内部的谋杀行径。吐塔里亚二世国王关于法律的训诫条例残片中,也提到国王要求官员和仆从们公开检举和揭发任何违背国王意志的信息和行为。第四,其他公开化的具有政治意义的活动或者行为。国王的财产赠予活动、祈祷活动等在一定意义上可视为政治活动,其公开化则具有突出的国家治理意义。
随后,李政教授讨论了赫梯政治统治公开化的真实性问题。他指出,赫梯国家政治生活中公开化行为在客观上有政治宣传的效果。这种公开在政治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中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一方面反映出赫梯政治传统中残留的原始社会阶段政治文化痕迹,另一方面则展示出并非彻底的专制主义王权。对政治统治公开化问题的考虑,关系到对赫梯国家政治形态状况的全面认识,也对认识早期国家政治形态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讲座后,与会师生围绕赫梯政治文化中的统治策略与政治统治公开化的行为细节展开了热烈讨论。
二、金寿福:石头与忠诚——古埃及的象征性交换
2024年9月27日金寿福教授讲座
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历史学系金寿福教授主讲,由上海大学历史学系讲师张悠然主持,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多位师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金寿福教授介绍了石头在古埃及文明中的重要意义。古埃及人认为,坚硬的石材是达到永生的媒介。他们惯于在山崖凿挖墓穴,并用石头制作棺材、墓碑、供桌、雕像等丧葬用品。在把死者的尸体制作成木乃伊的时候,古埃及祭司会念诵如下的经文:“愿你的躯体永不腐烂,如同群山中的坚石一般。”古埃及人还在石头上刻写包括名字在内的各种信息,这些被称为“神的话语”的象形文字与石头的恒久特质结合起来,使其制成的铭文、雕像等成为恒定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古埃及人获得永生的最有效材料。
金寿福教授以《维尼传记》和《西努赫的故事》为例,列举其中国王赐予官员的石质随葬品来说明国王与官员间的象征性交换。官员所获的随葬品和墓葬都因石材的重要象征意义而彰显出国王对其的恩宠。金老师进而将讨论扩大到神、国王和官员三者之间。他利用卡纳克阿蒙神庙庭院中大量分属神、国王、王后和官员群体的不同雕像表明,在神庙中放置自身雕像也是国王的荣宠之一。这样可以使官员得到神的保佑,并享受神享用过的供品,展现了神、国王和官员之间的象征性交换。
最后,金寿福教授引用法国思想家鲍德里亚的“象征性交换”理论,以此阐释古埃及君主与官员们之间借助石头建构抵御或征服死亡这一复杂工程的尝试。基于对来自王宫作坊金质、石质器物广泛分布的研究,金老师指出,在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物质流通中,有一种类似于交换的机制在起作用。在这个流通渠道中,中央与地方的纽带不是借助再分配原则,而是基于象征性交换原则。随后,在座师生向金老师求教了“象征性交换”在现代社会的展现等问题。
三、贾笑冰:中埃文明起源及发展的对比研究
2024年10月11日贾笑冰研究员讲座
本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世界考古研究室主任贾笑冰研究员主讲,由上海大学历史学系讲师张悠然主持,复旦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高校及上海大学历史学系、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多位师生参与本次讲座。
首先,贾笑冰研究员在介绍古埃及早期文明时空框架的基础上探讨了古埃及文明起源的路径。其中,他详细讨论了涅加达I期阶段上下埃及的考古发现,以及涅加达II期、III期的代表性发现。他指出,古埃及文明起源的大致趋势呈现出从南向北的扩展过程,上下埃及考古学文化面貌的统一大约发生在涅加达II期,而古埃及文明起源的主要途径之一应为武力的征服。
接下来,贾笑冰研究员在简要介绍中国文明起源路径的基础上展开对中国思想史形成和发展的探讨。他指出,中国思想史中有三个关键节点:“绝地天通”、周公制礼作乐和轴心突破。其中礼乐制度是对“绝地天通”的延续,也成为此后轴心时代“突破”的对象。进而,贾老师以红山文化坛庙冢体系及牛河梁遗址近期最新发现为例,说明红山文化已展示出的“绝地天通”及多层次礼制体系。
最后,贾老师将古埃及历史进程与中国思想史发展的三个节点在时间上相对应:即“绝地天通”与古埃及社会复杂化,制礼作乐与古埃及第三中间期。最终,在中国思想史上的轴心突破期间,波斯入侵打断了古埃及文明轴心突破的进程,导致古埃及文明的断裂。贾老师以孔子所言“赞而不达于数,则其为之巫;数而不达于德,则其为之史。史巫之筮,向之而未也,好之而非也……吾求其德而已。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者也。”来总结中埃文明发展道路的异同。
在讨论环节中,在座师生与贾笑冰研究员交流了世界各早期文明起源、比较研究中如何思考普遍性与个体性、考古学学术史等问题。
四、刘昌玉:苏美尔人的契约精神
2024年10月18日刘昌玉教授讲座
本次讲座由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刘昌玉教授主讲,座由上海大学历史学系讲师黄薇主持。
首先,刘昌玉教授介绍了契约的概念、分类及其在苏美尔文明中的重要意义。契约文明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作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的古代两河流域有世界上最早的契约文书,大约产生于公元前3千纪早期。契约的主要类型可分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国际条约、公民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契约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契约。接下来,他介绍了契约文献的出版情况和研究史,并对目前契约文献的归类方法和研究重点作出点评。
刘昌玉教授展示大量具体的苏美尔契约图文资料,生动地说明苏美尔契约中的买卖和借贷活动的多种具体情况以及契约书写中记录物品、身份、价格等信息的基本规范。此外,刘老师还强调了契约泥板及泥封的物质特征及其与交易行为之间的联系。
最后,他向在座师生介绍了他近期进行的契约数据库建设情况,这一数据库包含契约的时期、地点、类别、材质、双方及证人、原文转写、英译及中译,十分全面,方便使用,并蕴含了刘老师对契约文献的最新分类成果。在讨论环节中,大家与刘老师就契约在苏美尔社会中的现实执行情况和数字人文研究等问题展开交流。
五、黄洋:古代希腊早期的立法
2024年10月25日黄洋教授讲座
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主任黄洋教授主讲,由上海大学历史学系讲师张小希主持。
讲座伊始,黄洋教授向在座师生提出一个问题,即如何理解莱库古和梭伦在中文传统教材中被称为“改革者”,却在古典文献中被称为“立法者”这一现象?黄洋教授指出,莱库古与梭伦立法的共同点是两者均属于具有宪法性质的立法。莱库古立法为斯巴达确立了以贵族制为核心的政体组织原则;而雅典尽管此前已有德拉古法典,其内容主要涉及民法和刑法,梭伦立法则对国家政治结构作出了规范,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黄洋教授通过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关于希腊各地立法活动的文献材料,展现了一个在希腊世界中十分活跃的立法者群体。此外,他结合铭文材料,与古典记载相互佐证,指明希腊传统中克里特岛被视为早期立法活动的重要发源地,在研究希腊早期立法活动时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黄洋教授总结道,立法活动是希腊古风时代的重要发展趋势,希腊发达的政治及政治学深受立法活动的影响。在座师生向黄老师请教了莱库古和梭伦的身份界定问题在国外学术史中的演变,以及在具体的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和经验等问题。
发表评论